期刊名称:中医药文化
创办日期:1984
主管部门:上海市教委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刊期:双月刊
电话:021-51322295
E-mail:zyywh@126.com
国内刊号(CN):31-1971/R
国际刊号(ISSN):1673-6281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811室


医林翰墨

  • 医林翰墨

    李鼎;

    <正>奥林匹克,五环星会,今宵共举京华。长城万里,如龙起舞,欢腾亿兆人家。古国放奇葩。向二零零八,奋力尤加。背倚珠峰,前临大海,望无涯。千年荣辱堪嗟。自清庭败落,昨夜黄花。海运宏开,东方日丽,培成北汉南娃。

    2008年03期 No.15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卷首语

  • 闲坐小窗读《周易》

    王庆其;

    <正>最近,卫生部陈竺部长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医药界自主创新的一个源泉。"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自然科学从来就离不开人文观念,不同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的国家民族,就会有不同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认知取向,从而形成不同的科学体系。

    2008年03期 No.1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名家心路

  • 天道酬勤 自强不息——记“上海市名中医”沈仲理教授

    须义贞;

    沈仲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沈老15岁开始学医,19岁师从丁济万先生,继承了丁氏学派的传统经验,沈老行医、治学70余载,对中医理论、妇科疾病诊疗以及各家学说造诣精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学术思想,尤其在治疗妇科子宫肌瘤和内科心脏疾病方面更显特色。沈老一生淡泊名利,勤勉好学,其"心存仁义,精通道义"之大家风范诚为同道之楷模。

    2008年03期 No.1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轩岐论坛

  • 中医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的今昔观

    余瀛鳌;

    回顾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历史,从西汉→隋朝→北宋→清朝→近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医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方面由简单地校阅目录,到对目录分类,再到组成校正医书局工作组进行精选、整理、校定、增注,然后有了反映时代性进展、分类详尽的医学官修类书,后进行去芜存菁、实用性强、突出诊疗内涵的提要、医案等的编写,逐渐完善,到现在对中医古籍进行整体、宏观的选编、纂辑。

    2008年03期 No.15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57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打开中西医学对话之门

    徐光耀;

    对中西医学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深刻回顾、评析、比较,阐述华夏文化孕育的中医药学的主要特征及中西医学现状,提出中西医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学术争鸣,达到和谐相融。

    2008年03期 No.15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由“中医存废之争”看大众传媒对中医的影响

    尹萍;

    大众传媒担负着监督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提供娱乐等诸多社会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报道,无疑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中医是经过五千年沉淀的文化,经历了无数医家的大量实践而保存下来的东方医学,在中国历史上为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医还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故值得深入探讨大众传媒对中医发展的作用。

    2008年03期 No.1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管窥篇

  • 达生

    段逸山;

    <正>清初亟斋居士的《达生篇》("达"繁体作"达",下同)是一部胎产专著。其"自引"有曰:"胎产非患也,而难产为人患……此编专为难产而设。

    2008年03期 No.15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政要闻

  • “中医中药中国行”2008年活动全面展开

    <正>"中医中药中国行"2008年活动全面展开。今年首场活动于4月12日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随后将进入安徽、上海、浙江、福建、广西、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江苏、湖北等13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区。今年组委会成员单位在去年基础上增加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文化部、民航局等5个部门,达到22个部委和机构。

    2008年03期 No.1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化语丝

  • 长耽典籍 若啖蔗饴——谈“功夫在医外”

    哈孝贤;

    文学素养的提高、医籍经典的研读,对培养医学大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举例说明悟经典著作之精髓,临床才能得心应手,其次阐述古代文字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再次谈及孙思邈、李时珍、岳美中等的著述中所论对典籍学习的重要性,最后从《左传》旁及古文化知识学习要有目的、有选择。

    2008年03期 No.15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庸医与江湖医

    孟庆云;

    通过引证和借诗文来阐述庸医的概念和特点,举江湖医的8种伎俩述其特色,用反讽的语气揭示不良医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调侃中给人以警示。

    2008年03期 No.15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养生旨趣

  • 略论秦汉子书中的养生与治疗思想

    赵鸿君;刘庆宇;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是先秦文化成就总结、整理、完善、创新和升华的时期。《吕氏春秋》《淮南子》和《春秋繁露》三书,凝聚了秦汉时期各项研究的理论成果,蕴含了丰富的养生和治疗思想,对中医的养生和治疗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通过对三书原文的挖掘整理,提炼出具体的养生与治疗方法,并与中医养生学与治疗学相比照,考察秦汉时期中医养生与治疗的变化和发展。

    2008年03期 No.15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门游艺

  • 医圣祠签方诗歌初探

    王永科;

    医圣祠签方是张仲景医史博物馆中的重要遗存文物之一,每签由序号、科目、签语、签方、煎服法等组成。原供病者求签取方以治病。剂型有汤、丸、散、膏、丹;用法有内服、外敷、熏、洗、点眼等。签语以诗歌形式说明,体现了古代医家深厚的医学造诣和文学功底。整理发掘之,对于临证立方用药或有所裨益。

    2008年03期 No.1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派源流

  • 吴山脚下“侣山堂”——寄情“钱塘医派”

    李珍;

    明末清初,以张志聪为代表的钱塘医派,在杭州吴山以侣山堂为基地,讲学论道,著书立说,不但培育了一大批医治疑难病的医家,且所撰的《侣山堂类辨》、《素问集注》、《灵枢集注》等多种论著,在中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钱塘医派"气化学说"的学术精华和"遇难不默,注意创新"的治学态度,对今日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2008年03期 No.15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学术争鸣

  • 《伤寒论·序》“动数发息”考释

    符箴;

    通过考证分析,将《伤寒论·序》中"动数发息"的语义释作"脉跳的快慢及脉动的起止、来去(情状)"。它既有训诂方面的依据,又完全符合《伤寒论》一书在中医脉学方面提出的新的医学内涵。

    2008年03期 No.15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东篱风韵

  • 赋得养生先养心四首

    王礼贤;

    <正>中医理论心志与五脏相关,谓"心者生之本",养生宜先养其心,养心又得从其志趣。欲养其生,先养其心。"恬澹虚无",《素问》是箴。志存高远,心似渊深。自然平和,淡泊精湛。名枷利锁,毋为物淫。山青水绿,往来送迎;诗词歌赋,浅诵低吟;结庐人境,以寄以行。赋咏三首,自鉴自明:

    2008年03期 No.15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菩萨蛮——凌耀星教授九秩寿词

    养园;

    <正>~~

    2008年03期 No.15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史博览

  • 上古医学的象征人物——黄帝

    邹西礼;

    黄帝是古史传说时期华夏民族的始祖,其事迹略见于《史记》、《竹书纪年》、《古微书》以及《列仙传》等典籍。因为传说中的黄帝神灵卓异,故早期的各种学说为流传广泛计,多喜托黄帝之名以自高身价。就《黄帝内经》而言,黄帝是中医重大理论问题的提出者,举凡病因、病理、诊法、治法以及藏象息脉、经络针道、阴阳五行、体质养生等奠定中医学说基础的理论问题,皆由黄帝溯源提出,因此可以说,黄帝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探路者。

    2008年03期 No.15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陶弘景东游“南霍”行踪考实——兼记与沈约的交往

    李鼎;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家和医药学家陶弘景,一生经历宋、齐、梁三朝,周旋于朝廷和山林之间。通过对其隐居前后几次东游浙江各地和"南霍"的史实作详细考证,并记隐居生活中从事服食、养生、本草、医方和炼丹的研究。分别论述陶弘景早年博涉文史、访道寻山及其与南朝文士沈约的交往和诗作。

    2008年03期 No.15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7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民族医药

  • 西夏民族医学漫谈

    肖屏;

    依据西夏辞书《文海》中有关字词的释义所折射出的西夏医学情况,从基础理论、生理解剖、疾病治疗、卫生保健、兽医等五个方面内容,较全面地介绍了西夏的医药学情况。西夏医药学主要承袭了中医学传统,也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影响,特别是吸收了藏和佛典中的一些医药卫生知识,同时西夏医学中表现出的巫术色彩亦比较浓厚,反映了西夏医药学自身的特点。

    2008年03期 No.1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献长廊

  • 《伤寒微旨论》佚文两篇探讨

    程磐基;

    近人萧源等《永乐大典医药集》中存有《四库全书》编者漏辑的北宋医家韩祇和《伤寒微旨论》佚文两篇,反映了韩氏的学术思想。试对两篇佚文予以介绍,并进行探讨。

    2008年03期 No.15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书山清响

  • 浅谈俞长荣先生的中医药知识小品

    俞宜年;

    <正>家父俞长荣,历任福建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主任,福建中医学院院长、教授。1979至1981年间,承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之约,俞长荣先生曾经陆续撰写了20篇中医药知识小品由该社发往香港和东南亚各地华文报刊上发表。由于我们的父子关系,

    2008年03期 No.15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学苑新作

  • 海洋生物在“药食同源”文化体系中的价值

    陆菁;张朝晖;

    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一脉相传,传承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是现代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的方向,符合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海洋的药食同源文化需要我们从多学科结合研究、开发并更好地加以保护与传承。

    2008年03期 No.15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青灯医话

  • 仝士颖诊余随谈

    郝现军;王冠民;秦金堂;仝昭明;

    <正>仝士颖(1931-),主任医师,河南唐河人,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骨科外科50余年,致力于骨关节软组织运动系统疾病研究,善用仲景方,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推炎、多发性肌炎等结组织病,血管神经炎、急慢性神经痛等血管神经疾病及外伤性骨折延迟愈合、脑震荡、外伤后遗症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8年03期 No.15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博天地

  • 金文述略

    金芷君;

    金文主要是指铸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它上承甲骨文,下启篆书、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本文主要阐述夏商周青铜器及其铭文的沿革;《本草纲目·金石部》收录"诸铜器";并涉及中药炮制及炼丹所用仿青铜器簋式炉等。

    2008年03期 No.15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药名诗


访问量:19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