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中医药文化
创办日期:1984
主管部门:上海市教委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刊期:双月刊
电话:021-51322295
E-mail:zyywh@126.com
国内刊号(CN):31-1971/R
国际刊号(ISSN):1673-6281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811室


专题研究——中医药稿抄本研究

  • 上海地区馆藏中医药抄本概况分析——兼论抄本医书的定位与研究展望

    张苇航;段逸山;于业礼;

    中医药抄本的价值逐步得到中医文献研究领域的重视,当前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基础文本的整理复制与目录提要的调查编撰两大方面。基于对上海地区馆藏中医药抄本的研究,初步发现存世抄本医书具有覆盖面广、实用性强、操作灵活、个性化明显、成书目的多样性等特点,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医疗面貌及医药知识在各个阶层的传递情况。以馆藏中医药抄本为研究对象亦存在材料的局限性,即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民间下层的医疗记载,因此需要个别性研究和整体性研究的互参校正,才能更加系统地反映出知识和思想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加之在概念上,抄本医书亦属广义"写本学"的研究范畴,如能进一步明确定位、规范方法,则可打通时代和空间的界限,在书籍史、学术史的基础上巩固其作为文献整体的研究,亦可从知识史、传媒史、观念史等多角度拓展研究范围。

    2020年01期 v.15;No.8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个中甘苦寸心知——读抄本《寸心知医案》

    张如青;

    概述《寸心知医案》的作者、成书概况及内容体例,兼评程门雪、裘沛然两位先生为该书所作题跋,分析《寸心知医案》的特色,包括构思巧妙,创新方新法、标本上下,丸分内核外衣、善用血肉有情药与专症秘药、不讳治之乏效的挫手死亡案、议病论药文辞典雅说理精详,同时指出该抄本在体例、案语等方面的不足,并对中医药古抄本的价值与认识及整理研究提出几点思考与感悟。

    2020年01期 v.15;No.86 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上图藏《金匮要略方》抄写者吴迁续考

    郭家兴;张承坤;

    从上海图书馆馆藏吴迁抄写《金匮要略方》(简称"吴迁本")的跋语、印记、纸背文献等角度对吴迁的形象进行推测,在《明代小字本〈金匮要略〉抄写者吴迁生平考》一文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史料检索,于《复初斋诗集》和《古书画过眼要录》中找到了新的线索,将这些线索与之前的推测进行验证,最终得到新的结论:吴迁为嘉兴檇李人,后为避战乱迁居苏州之洪里,他同父亲吴子才皆为隐士,能诗善画,与元末明初李升、崔永汶等多位名士大夫为友。

    2020年01期 v.15;No.8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富士川文库所藏中医稿抄本初探

    成高雅;于业礼;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富士川文库藏有大量中国医学著作,以刻本居多,稿抄本亦不少。本次整理共得85件中医稿抄本,其中不乏多纪(丹波)元简、元胤等医学考证学派医家经手的写本、校本,也有一些中国国内已佚或残损,仅存于日本的中医著作,如《医说佛乘》《一万社草》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2020年01期 v.15;No.86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疗文化史研究——民国中医研究

  • 学术调适与妥协中的民国针灸知识转型

    张树剑;

    民国时期是针灸学术变迁的重要节点,该时期针灸从传承与执业体制到学术理论形态都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其间,精英针灸医者主动兴建学校、创办杂志、翻译著作,并广泛联系针灸同好,重新书写与建构了带有科学化色彩的针灸学术体系,在实践层面则表现为更为实用主义的倾向。这一方面是民国医家主动适应科学化社会思潮的结果,也体现出民国针灸界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妥协心态。总之,民国针灸学术的变化是针灸知识史上一次革命性突破。

    2020年01期 v.15;No.8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下载次数:33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期刊视角的近代上海名医文化效应研究

    邴守兰;段逸山;

    以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为主视角,以近代中医名家为研究主体,探讨近代上海名医文化区域特征。近代上海名医多家学渊源,国学功底深厚,以文会友,在期刊阵营中思想活跃;上海为近代中医药期刊创刊的主阵地,名医办刊办学,刊学相辅,使中医教育呈现出师承、家学、院校、函授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生逢乱世的近代上海名医,将中医的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注重扶持民族企业,研发自主品牌,这标志着近代中医民族品牌意识开始觉醒。近代上海名医具有传统中医的特色,深受江南地域文化影响,又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方医学,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海派特色。

    2020年01期 v.15;No.86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从一张处方笺管窥民国上海中医生存状态

    郑嘉涵;杨东方;

    通过一张处方笺上的广告文字,从微观史的角度出发,对相关史实进行挖掘与梳理,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期透过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对现有的民国中医史叙事进行有益的补充。研究认为:在广告文字背后,隐含着当时上海中医界观念的改变、民众择医的倾向以及动荡冲突中上海中医的生存状态。

    2020年01期 v.15;No.86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民国中医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张弓也;熊益亮;段晓华;

    民国时期,中医的传承模式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开始尝试院校模式教育。为探究民国时期中医药课程体系的建设,以中医教育的民国档案以及具有公信力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历史学、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中医学院校教育在民国时期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传统模式、新型模式和融合模式,其特点为:既要在西医学环境中保存自身的纯粹性,又要寻找中西医结合的可能性。

    2020年01期 v.15;No.86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管窥篇

  • 商务印书馆名人荟萃

    段逸山;

    <正>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由夏瑞芳等人集资创建,集编撰、出版、发行以及教育于一体。因其系近代中国的新式文化产业,从而吸引各界名流鱼贯而入,诸如蔡元培、张元济、李伯元、高凤谦、杜亚泉、陆尔奎、陈叔通、叶圣陶、沈雁冰、蒋梦麟、陈布雷、王云五、郑振铎、周建人、周予同、王伯祥、唐钺、竺可桢、顾颉刚、黄宾虹、何炳松、金仲华、陈瀚笙、章靳以等,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连大名鼎鼎的胡适、陈独秀也为商务印书馆出过力。1921年,胡适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利用暑假,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指导"了两个月。陈独秀则在同年受聘担任馆外名誉编辑。

    2020年01期 v.15;No.86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人文新探

  • 老官山汉简的书法特点及在隶变分期中的早晚

    和中浚;王丽;周兴兰;

    在对成都老官山汉简书法分析单字笔划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整支和多支医简书法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围绕其篆隶关系及与阜阳汉简、银雀山汉简的书法进行比较讨论。认为其篆书风格较马王堆汉墓简帛和张家山汉墓竹简等明显减弱,其隶书传承了秦简的风格特点,与银雀山汉简书法较为接近,但较其年代略晚。首次提出其出现不少楷书的早期形体和笔划特征,表现为朴拙厚重、端庄舒朗、扁纵并存,兼有少许篆楷笔意的隶书;其抄写时间当在与其墓葬时间相近的景帝或武帝初期,属于隶书迈向成熟的过渡期。

    2020年01期 v.15;No.86 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44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唐长安地区疾病史初探——以长安墓志为中心

    张梦莹;

    墓志多记载墓主的生平事迹,亦不乏对死因,尤其罹患疾病的记录。墓志对于疾病的叙事书写有特定的模式:某年某月遘疾(具体的病名)、家人医疗照顾、访问名医、药石无验、最终某年某月某日从容终于某地、归葬于某地。通过分析长安墓志中记载疾病的史料,可知唐长安地区居民的健康"杀手"一是传染病,主要以伤寒、时疫和瘵疾为主;二是风疾、风痹等以"风"为名的疾病以及诸如目疾的其他疾病。此外,生育死也是长安女子致死的主要原因。

    2020年01期 v.15;No.86 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献研究

  • 隋以前人参考

    叶明柱;叶平;

    通过对隋以前记载人参文献的考证,认为人参的本字为"薓","参"字不是人参的象形字;"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济"之原因,是上党所产人参被用在墓葬中替代生人受过,未被纳入仙药之内。陶注对上党人参的描述,"其意止以根言之",其主要的特征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小品方》等所用人参可能为桔梗科党参,而东汉以降上党人参、辽参、高丽参统称为"人参",至清《本草从新》始予区别,上党人参简称党参,辽参及高丽人参等仍袭人参之称。

    2020年01期 v.15;No.86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62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华佗麻沸散可能存在的文献和历史证据

    袁红凯;李聪聪;尹磊淼;

    麻醉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曾创制了多种用于手术的麻醉方剂,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华佗的麻沸散。然而有关麻沸散的记载只是散见于各类文献,且还没有结合当时历史条件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通过系统梳理《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中麻沸散相关记载,分析华佗所处时代的解剖条件、外科手术条件、药学条件等,探讨麻沸散可能存在的证据。

    2020年01期 v.15;No.8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7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平仄如何分四声八声——李鼎老师谈音韵

    张潮;

    介绍李鼎老师治音韵学常用的参考书,并总结李老在音韵学上的主要学术观点,包括南方音可以在平、上、去、入四声基础上,再依阴声(浊音)和阳声(清音)的不同而分为八声,入声的消失对诗文格律的影响以及借助南方音的读法使入声回归等。此外,还介绍了传统古籍中标注四声的"点发"方法。

    2020年01期 v.15;No.86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医药文化》入选“2019年度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

    <正>2019年9月,杭州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发布了"首个中医药科技期刊的分级目录"。《中医药文化》作为唯一入选T2级的中医药人文类期刊,进入国际上知名和非常重要的较高水平权威期刊行列。此次分级目录的编制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的"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的具体行动。通过分级目录的编制,鼓励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把优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中医药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期刊在人才评价工作中的导向作用。本次工作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黄璐琦院士主持并成立了由中国中医药专家、期刊出版专家、期刊评估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和专家评审组。遵循实名申报、公开公平、以中医药领域期刊为对象,稳步扎实,逐步扩展的工作原则,从我国出版的148种中英文中医药科技期刊中共评选出T1 (系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顶级水平的刊物)级11种,T2 (国际上知名和非常重要的较高水平权威期刊)级27种。

    2020年01期 v.15;No.8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医药文化(英文)》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入选“2019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正>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科协发学字[2019] 41号)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评审细则》有关规定,经项目申报、资格审查、答辩评审和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复核,《中医药文化(英文)》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成功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2020年01期 v.15;No.8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医药文化》投稿须知

    <正>《中医药文化》(ISSN 1673-6281,CN31-1971/R),1984年创刊,双月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以"传承中医药文化精粹,提升中医药工作者文化素养,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为宗旨,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文化学术刊物,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入选2019年度T2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

    2020年01期 v.15;No.86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19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