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名称:中医药文化
创办日期:1984
主管部门:上海市教委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
刊期:双月刊
电话:021-51322295
E-mail:zyywh@126.com
国内刊号(CN):31-1971/R
国际刊号(ISSN):1673-6281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811室


卷首语

  • 览于心乃止水之常净 烛于物靡传薪之无绝

    杨永清;

    <正>这是唐代李子卿《水萤赋》的诗句,是师徒相传为传薪的极佳注解,当代中医谓之传承。"传"有转授、宣扬、流布之意,《礼记·祭统》曰"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是名医所拥有并传递给我们的;"承"接续、继承之意,《诗·小雅》曰"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是我们从名医所领悟的、学习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生态资源、文

    2015年04期 v.10;No.5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化特稿

  • 从文化视域谈中医——余秋雨教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之讲座纪实

    郑策;李海英;

    近年来,关于中医的讨论和争议颇多,从科学角度、医学角度或民族主义角度等等。余秋雨先生,一位著名作家,崇拜者及铁杆粉丝遍及海内外,从文化角度来谈中医,非常令人期待。2015年5月27日,余秋雨教授通过短短三个小时,以他特有的方式,不带讲稿、不喝水,将其对中华文化和中医的理解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发。余秋雨教授将中医置于世界历史文化背景下,以中华文化兴衰史为脉络,讲述中医及其文化的起源、发展、困境与复兴。指出中医与中华文化是命运共同体,其兴衰与中华文化的兴衰密不可分。中医曾经跟随中华文化走到了世界医学的顶峰,为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中华文化的衰退,中医也曾停滞不前。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国力的增强,外国迫切需要了解中华文化,实用又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医和中餐是中华文化输出的最好媒介。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当下,中医也必将一同走向复兴,但是需要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改变自我。从文化情感角度,我们理应热爱中医,为拥有中医而感到骄傲,但是从专业技术角度,中医只有吸收现代技术,适应时代潮流,不断改变自我,才能被世界更好地接受。

    2015年04期 v.10;No.59 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专题笔会:老官山出土医学文献研究专题

  • 老官山汉墓《六十病方》与马王堆《五十二病方》比较研究

    和中浚;李继明;赵怀舟;周兴兰;谢涛;

    对老官山汉墓《六十病方》与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书的篇题结构、病症方药、治疗方法等较为类似。但《五十二病方》病名多不见于后世文献,用药偏重于民间的医学经验,表现为医巫不分的早期医学特征;《六十病方》约抄于西汉早期,或略晚于《五十二病方》,书中的病名、内容结构、主要药物的名称等多与后世文献记载相同或相近,以温热药为主的药物配伍已有规律,与《伤寒论》重视人体阳气的用药思想一致,其组方配伍精炼,为迄今最早的医家编撰的复方方书,实为经方之嚆矢。

    2015年04期 v.10;No.59 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144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六十病方》地名略考

    赵怀舟;和中浚;李继明;王一童;谢涛;

    老官山汉墓医书《六十病方》的正文和文献出处中包含有一些地理名称,比如废丘、济北、都昌等信息。分析研究相关地名信息与其书具体内容、书法特征,初步确认《六十病方》中包涵着秦甚至先秦的学术内容,其文书形成或改定于西汉早期。

    2015年04期 v.10;No.59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简讯

  • 曙光医院举行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揭牌仪式

    <正>2015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揭牌仪式在曙光医院举行。会上,校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姚晓峰宣读成立及任命文件,曙光医院沈远东教授任所长,桑珍、窦丹波任副所长。我校副校长季光和曙光医院院长周华共同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揭牌。沈远东介绍"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基本情况。他指出目

    2015年04期 v.10;No.59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脾胃病经典与临床暨王庆其临床经验学习班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举行

    <正>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脾胃病经典与临床暨王庆其临床经验学习班"2015年7月10日至12日在龙华医院举行,会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王庆其全国名中医工作室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季光教授、龙华医院院长肖臻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陈晓教授、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教授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

    2015年04期 v.10;No.5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名家心路

  • 银针凭妙手 白衣秉丹心——记一代针灸大师邵经明教授

    权春分;邵素菊;

    <正>河南,地处中原,是璀璨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医药文化在华夏文明发展与进步中,源源不断地汲取这里的营养,形成了完备的医药体系。这里不仅孕育了"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等多位古代医家,更是扁鹊、华佗、孙思邈多年行医采药,著书立说之所。这里也曾有这么一个人,凭借他手中的银针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为中医针灸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他就是邵经明教授。一、少学有成自成体系

    2015年04期 v.10;No.59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人的针灸——邵经明医事雪爪录

    陈汉平;

    <正>什么是针灸?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比解答"人从哪里来,将来向哪里去"如此宏大课题要容易。有人以为针灸很简单,无非是把一束不锈钢毫针扎进若干常用穴位,对号入座地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一种疗法。这种情景不难在临床观察到,但这距离针灸之精髓确有些远。

    2015年04期 v.10;No.59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针灸学精诚大医:邵经明教授

    杨永清;邵素菊;王培育;王宇;尹磊淼;邵素霞;任重;重徐;玉东;刘艳艳;

    邵经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学家,全国第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站导师,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河南省针灸事业发展奠基人和带头人。邵经明教授一生熟读经典,崇尚大医精诚,以其谦恭儒事、慈悲佛心、鹤龄道身,终成一代精诚大医。

    2015年04期 v.10;No.59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人文探究

  • 读《本草纲目·水部》札记

    谢敬;佟琳;

    王世贞序赞《本草纲目》"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实非过誉。《本草纲目》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现以《本草纲目》中首列"水部"之雨水、露水、甘露为例,通过读书札记的形式,从文史的视角探寻《本草纲目》的人文之美。

    2015年04期 v.10;No.59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海外中医

  •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医药在当代意大利

    高翔;

    梳理我国传统医药在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各国传播的历史,探寻当今中医药在国际化传播中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意大利民众在面对中华传统医药时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经济及文化障碍,加深对跨文化因素在中医药"走出去"战略中重要意义。

    2015年04期 v.10;No.59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文化广角

  • 家藏“时珍采药图”钩沉

    刘华骅;

    介绍何时希先生所绘的"时珍采药图"以及该画涉及何时希、程门雪和朱良春先生的生平及学术地位。"时珍采药图"由其师程门雪先生题字,由朱良春先生撰跋。

    2015年04期 v.10;No.5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吐鲁番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制假肢

    王兴伊;

    2007年10月,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在吐鲁番市胜金乡金店村南郊,发掘出迄今约2200年前西汉时期的木制假肢,经考证当为我国最早的假肢实物。

    2015年04期 v.10;No.59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医文拾趣

  • 五古 题孙思邈

    焦振廉;

    <正>生来赋异禀,豪贵许圣童。早谙百家理,朝野驰盛名。台阁身外事,颍水胸中情。博通会三教,慈祥济幽冥。谆谆教习业,孜孜指精诚。至今华原上,笙鼓仰其行。注:豪贵许圣童:《新唐书·孙思邈传》:"周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百家理:《新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冠带:汉代张衡《西京赋》:"冠带交错,方辕接轸。"薛综注:"冠带,犹搢绅,谓吏人也。"

    2015年04期 v.10;No.59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中医药文化之旅

  • 赵海仙洋楼

    晨明;高正国;

    <正>星级推荐:☆☆景点异名:赵海仙故居,兴化中医博物馆附属景点:上池斋药店文物保护:兴化(县级)市文保单位/1986.10上池斋药店为全国重点/2013.5地理位置:江苏泰州市兴化市昭阳镇金东门家舒巷15号。上池斋药店在东城外大街10号。两处相距百米,同在金东门文化旅游区。相关信息:上池斋向南约200米有清代郑板桥故居。

    2015年04期 v.10;No.59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医药“走出去”论坛暨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研习班开幕

    <正>2015年6月30日上午,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承办的中医药"走出去"专题论坛暨第31期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研习班在上海华亭宾馆拉开帷幕。来自五大洲17个国家和地区60多位海外中医药社团、中医学校诊所、中医药企业的负责人汇聚上海,与国内约200名中医药从业人员共同参加本次论坛。国务院侨

    2015年04期 v.10;No.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访问量:198989